聚焦機構|作者/專欄 戴淨妍
新竹一里雲村以「連續照護」為核心,打造連續性照顧場域。飯店式管理結合專業醫療團隊,提供客製化健康管理、多元活動與精緻食養,讓長者保有選擇與尊嚴,享受有品質的日常。
在新竹縣新埔鎮近郊,一片開闊的綠地上,兩棟純白建築佇立於10公頃的土地間。一里雲村由尚逸集團經營,原為景觀餐廳,如今擴大轉型為醫養園區,旗下包含49床的金色天地安養中心、100床的雲村住宿機構,並設有診所、藥局與健康廚房,提供醫療、健康管理、出院後調養、食養等複合型服務,打造從健康期到長照期的連續性照護體系。
一里雲村醫養園區。(攝影/戴淨妍)
一里雲村的規劃始於2013年,作為營建業起家的團隊,他們希望打造一個既能提供高端生活體驗,又能兼顧醫療與長照需求的場域,因此規劃飯店式管理與醫療照護的融合模式,確保住民不僅獲得專業醫療服務,也能享受舒適的居住環境。
雲村診所提供預防醫學、急性後期照護、中醫調養、疼痛治療等。(攝影/戴淨妍)
歷經漫長的籌備期,從建設規劃、長照法規變更,到醫療與飯店式管理的整合,團隊不斷磨合。「最難的地方是,醫療體系和飯店式管理的邏輯完全不同,要讓這兩者協調並非易事,」執行長楊芷文坦言,一開始團隊內部也經歷許多服務流程調適。
一里雲村醫養園區執行長楊芷文
這樣的理念,來自於創辦人楊壹麟的親身經歷。楊壹麟的父親中風後,家人四處尋覓合適的調養環境,卻發現新竹地區的長照資源有限,找不到適合的地方讓他好好調養,於是決定投入資源打造連續型照顧場域。
「我們不希望這裡只是讓人被動接受照顧,而是讓長者可以擁有選擇與自主權,」營運長楊程偉強調,一里雲村的設計理念,不只是提供長照服務,更希望讓長者維持生活自主性,透過個人化健康管理與預防醫學介入,延緩老化與失能的速度。
為此,一里雲村建立了一支跨專業團隊,包括醫師、護理師、生活管家、健康管家、社工、營養師與飯店主廚,透過不同領域的專業整合,讓長者的生活不只是基本的醫療與照護,更是一種有質感的日常體驗。生活管家制度便是從飯店物業管理的概念延伸而來,專責協助長者處理起居大小事,例如郵件收發、房間清潔等。
一里雲村內設有金色天地安養中心,2023年啟用後,主要收治健康長者與慢性病管理需求者,除了基本的生活照護,園區內還設有手作、棋藝、球藝、運動等活動空間,鼓勵住民保持社交與活動能力,每月費用約6萬元,提供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與個人化健康管理。
金色天地安養中心內部空間。(攝影/戴淨妍)
雲村住宿機構則為中度至重度失能的長者,或術後恢復期的住民,提供長照與術後調養服務。「台灣的醫療體系中,出院後的復健照護是一個很大的斷層,很多長輩手術後回到家,家人未必有能力提供適當的照顧,」楊芷文表示,這樣的需求促使一里雲村設立住宿機構,協助長者在黃金期內復能,提供西醫會診、中醫調養、營養諮詢、物理治療等。住宿機構預計於今年第一季開幕,並同步啟用診所與藥局,確保園區內的醫療資源無縫接軌。
雲村住宿機構內部空間。(攝影/戴淨妍)
餐桌上的健康管理 每一餐就是生活
有感於飲食對長者生活的重要性,一里雲村特別設計無菜單料理,翻轉傳統養老機構的制式餐食。飯店主廚與營養師密切合作,依據長者的牙口狀況、健康需求,調整每一道餐點,營養師更會每週與住民共餐,觀察飲食狀況,確保住民不僅能吃得營養,更能吃得開心。
金色天地安養中心一樓為餐廳。(攝影/戴淨妍)
「我們不希望長者來到這裡,飲食變成一種單調的日常,而是讓每一餐都可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甚至成為與親友共享的時刻。」楊芷文表示,許多長者剛來到一里雲村時,對於養老機構的刻板印象仍根深蒂固,但當他們發現這裡可以像家一樣邀請親友來用餐,甚至能享受飯店等級的料理時,他們開始放下心防,逐漸適應這個新的環境。
一里雲村特別設計無菜單料理,翻轉傳統養老機構的制式餐食。(攝影/戴淨妍)
未來,一里雲村不僅希望成為高齡者的理想居住地,也計畫提供「候鳥式居住」,讓長者能夠選擇在不同地區享受退休生活。「這裡不只是安養機構,而是一個真正的社區,讓長者在這裡,不只是被照顧,而是擁有自己的生活。」楊芷文說道。
原文出處:
※創新照顧雜誌報導:景觀餐廳的變身 一里雲村多角化經營 構築連續性照顧場域